湖南宁乡县流沙河镇高山村11岁的女孩莎莎,本应该读小学五年级。两年前被确诊出艾滋病后,莎莎上学的努力遭到了其他学生家长的强烈反对,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拉锯,莎莎还是失学了。(新京报 5月18日)
尽管这些年来我们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已经大大改善,但绝大多数艾滋病人仍然处于社会的边缘。湖南女孩吴莎莎父母双亡、染上艾滋、两度失学——莎莎遭遇了太多不幸。尽管失学后,有校长专门到家帮她上课,但也不是长久之计。诸如吴莎莎式的艾滋儿童的上学权利谁来保障,难道真的要依靠校长的“单独面授”式的方法去解决这一问题?
虽然《艾滋病防治条例》对防控宣教进行了详细规定,并要求高校、中学等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但在多数学校中实施并不理想,以至于学生会孤立患艾滋的同学。学校也一直在不断向学生家长说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告诉他们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们的孩子,但他们仍担忧,仍恐惧。
诚然,普及艾滋病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转变人们的观念也需要时间,祛除对艾滋病的歧视仍在路上,我们有必要先来解决吴莎莎无学可上这个问题:如何让莎莎们有一个明亮的未来。
其一,关于艾滋病的知识普及和防治工作还要继续开展,接着深入。尤其是在偏远农村,可以定期给村民们做免费体检,开科普讲座,发放科普读物,让他们懂得洁身自爱。同时可以重点宣传一下艾滋病近期常见的传播途径,诸如“同性传播”等等,在村民外出打工的时候免费赠送艾滋病防治手册。随着公民的文明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强,公民总有一天会放下对艾滋病患者的戒心,尊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基本权利。
其二,落实相关保障制度,采取相关的可行性配套措施,此外对艾滋儿童的关爱要从心灵以及身体两方面同时开展。还可以借鉴山西红丝带学校的模式,开办专门的学校,有针对性地为艾滋儿童提供教育服务。
总之,解决艾滋儿童的上学难问题,仅靠“校长面授式”的方法难以根治。笔者认为,让艾滋儿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需要社会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作者:秦建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