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追捧低收益的国债,导致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近日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国债的热潮可能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8月10日,票息为2.74%的10年期国债刚刚上市交易第三天,收益率跌破2.7%,创下2009年1月以来的新低。低收益的国债之所以越来越受到追捧,也是投资者在当前经济下的无奈选择。
市场上可以提供的高收益资产越来越少,是资金涌向国债市场的重要原因。以银行理财来看,过去几年可以投资的高收益产品,现在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比如过去能够提供高收益的地方债,在最近一年多以来大规模的地方债置换中,逐渐被低息的地方债所替代。而随着监管力度升级,银行理财对于信托、票据等高收益非标资产的投资也被大大限制,而近期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这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监管文件,对于银行理财投资股市也做出了严格限制。从最近几年来看,银行理财收益率已经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2015年跌破5%,2016年跌破4%,未来继续走低仍是大概率事件。
2014年10月迄今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上证指数的走势对比图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市场上爆发的违约事件越来越多,尤其是大量央企和地方国企频繁违约,政府已经不再为违约企业无条件兜底,市场环境的风云突变,使得大资金在寻找投资对象时,不再将高收益作为唯一选项,而是不得不更多考虑风险因素。
在高收益资产越来越少,风险越来越大的同时,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却越来越多。由于实体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大量资金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目前我国的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为11.8%,但是狭义货币M1增速高达24.6%,二者之间的剪刀差越来越大。在央行官员盛松成看来,M1快速增长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增长过快所致,大量货币流向企业,但是企业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投资方向,只能把大量的钱留在活期存款账户上。大量的资金不愿意进入实体经济,只能在金融市场寻求回报,而目前市场安全可靠的高收益资产越来越少,于是国债就成为资金追捧的新宠。虽然不到3%的收益率并不高,但是考虑到其安全性,以及其他资产的回报率不断下降的背景,国债的吸引力还是变得越来越强。
如果从全球市场来看,国外投资者对于国债的追捧热度远远超过中国市场。目前国际市场上很多国家的国债收益率已经屡创历史新低,今年8月初,退欧后的英国宣布了7年以来的首次降息,继欧元区和日本之后,又一个全球主要经济体开始实施大规模量化宽松,使得全球国债收益率进一步走低。不仅如此,现在有很多国家和经济体的国债甚至已经是负利率,比如欧元区、日本、瑞士、丹麦等等,但依然有大量资金购买,根据有关统计数据,在全球主要市场中,负利率国债的比例大约已经占据整个国债市场的三成。
8月4日,英格兰银行行长马克·卡尼宣布降息25个基点,从0.5%调低至0.25%
资金购买负利率国债,意味着不仅得不到收益,反而要出现亏损,为何大量资金要做出这样的“非理性”选择?除了部分国家央行为了执行量化宽松政策不得不买之外,还有大量的机构和私人投资者也主动购买了负利率国债,主要还是因为市场上可供大资金配置的资产实在太少,负利率国债虽然收益为负,不过购买者并不一定会持有到期,随着市场价格波动,还是有机会获得正收益;其次,由于投资者对未来经济预期比较悲观,即使持有负利率国债会导致资金出现小幅贬值,但是和未来的通缩以及资产下跌风险相比,持有负利率国债仍然可算是“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理性之举。
在目前全球国债收益率迅速下跌甚至大规模负利率的背景下,中国国债相比之下可算是高息债券,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看,中国的国债收益率水平比同期限海外主权债券高出 150~300个基点,在全球范围内,中国国债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而中国国债市场的改革开放,也使得境外机构购买中国国债越来越便利。2015年以来,中国的债券市场逐渐提升对境外的开放尺度,尤其是今年2月,央行发布3号文,鼓励境外中长期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对所有类型的境外机构全面开放,过去只有境外央行、主权基金、国际金融组织等机构可以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在境外依法注册成立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他资产管理机构等各类金融机构发行的投资产品,以及养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等央行认可的其他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均可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基本对所有类型的境外机构予以开放,同时对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还取消了额度限制,这些举措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境外资金购买人民币国债。
去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将在SDR货币篮子中占据10.92%的比重,从今年10月1日起,新的货币篮子将正式生效,随着时间临近,SDR对于人民币产生的需求效应也开始发酵。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境外机构净买入 400.90 亿元人民币(约合 61 亿美元)的中国境内债券,创 2015 年来月度最高值。
中国国债受到国际投资者的青睐,也使得境外资金对人民币资产的价值判断出现有趣的分化:一方面,人民币贬值预期在国际乃至国内市场依然强烈,从去年8月11日央行启动新一轮汇改以来,汇改一周年时间里,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超过8%,在美元加息的背景之下,加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民币贬值预期依然不弱;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持有美元又并没有太多的可投资对象,美国股市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继续追高的风险已然不低,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则屡创新低,和中国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从追求低风险低收益的角度来看,中国国债具有其他国债难以比拟的优势。因为各具优劣,美元和人民币资产也因此产生了围城效应,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
中国国债在国际市场上的吸引力上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的压力。传统上,发达国家的国债一直是经济低迷和市场波动时期的避风港,过去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够,因此中国的国债难以跻身主流市场,不过随着今年债券市场对于境外机构全面开放而且取消额度限制,境外大资金购买中国国债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从长期来看,国际市场上的国债收益率继续走低仍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国债将近2.7%的收益率在目前的全球市场可谓一枝独秀,加之今年10月1日人民币加入SDR正式生效,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对于境外资金构成了多重吸引力。
与其他人民币资产相比,中国国债不仅兼具收益和安全性,而且也具备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吸纳大资金,因此,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国债仍将继续受到国际资金的追捧。而从国内市场来看,随着高收益资产日渐稀缺,国债的吸引力也还会继续凸显。因此,在境内外资金的共同推动下,国债的热度短时间内还不会消散。
(图片来自网络)
⊙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点击以下 封面图
一键下单新刊 「不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