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名为one makes a difference的运动,在纽约一所高校发起,运用绘画和设计的力量,在新青年中普及性健康知识。
作为项目中的教育组成部分,ONE(ONE Condoms)和DIFFA(DesignIndustries Foundation Fighting AIDS)参观了提供HIV/AIDS教育服务的非盈利社区组织和一所纽约高校。他们举办了一期性健康研讨会,以此为灵感,学生们创作出独创性作品。这些作品千奇百怪,有象征丰富多彩大学生活的独角兽,有推崇爱与统一的个性涂鸦。
据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and Prevention报道,三个月以来,在有过性行为的青少年中,43%在上一次性行为中没有使用安全套,只有10%做过HIV检测。统计数据太过尴尬,Onemakes a difference希望去改变这一局面。
其实除了绘画,还有很多种方式来促进防艾宣传和艾滋病反歧视。
用HIV血液印刷杂志
德国男性杂志《Vangardist》曾在奥地利发售3000份特刊,其特别之处在于整版均用含有艾滋病病毒(HIV)血液的墨水印刷而成,目的是呼吁读者重视艾滋公益。
从健康和安全角度看,阅读杂志都不会有任何问题。杂志使用的HIV血液经过热压处理,病原体已被杀灭。
HIV会经过血液传播,但是HIV病毒只要离开人体其实很容易灭活:艾滋病毒离体后存活时间有多长
“艾”的抱抱
感染者勇敢站出来,在街上表明身份,希望获得路人的拥抱。以此来消除大家对感染者的偏见、恐惧和歧视。刘九龙、张锦雄等公益人士,都曾上街勇敢寻求拥抱。
淡蓝公益在去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也与17所高校合作,支持他们在校园内开展防艾宣传和反歧视活动——“艾的抱抱”。
感染者如果积极接受治疗,看上去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他们并不可怕。积极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以上且药物依从性良好的感染者,其体内的病毒量会大大减少,传染给其他人的几率也会变小。和感染者握手、拥抱、一起吃饭等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播HIV。
徒步和骑行
借鉴欧美流行的“FriendsAskFriends”(FAF)筹款模式,徒步活动不仅可以筹募善款来帮助艾滋病人及病毒携带者,更是让每个参与者在活动中身体力行地传播艾滋病相关知识,来改变社会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歧视,传递人人皆可公益、人人皆应公益的理念。
骑行也和徒步类似,身体力行传播知识和理念。在中国最有名的就是连续骑行3年的感染者刘九龙。刘九龙“与艾共生”10年,今年是他“伴艾骑行”的第三年,从江西骑行到西藏。不仅在沿途传播了防艾知识,也用实际行动证明感染者并不是病弱潺潺,一样可以做健康运动。
与感染者共同居8小时
去年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艾滋病日在北京三里屯举办了“与艾滋病感染者‘同居’8小时”的活动,让大众自愿主动参与活动,与感染者一起聊天、吃饭、互动,一起畅聊反歧视。
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偏见与歧视。
防艾话剧
青岛大学热爱表演、热心防艾宣传的青年学生们曾在大学精心组织和表演了艾滋病防治主题话剧《有多少艾可以重来》,话剧的导演和演员都是学生,通过大学生自己诙谐幽默生动的演出,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了艾滋病及传播途径,以及怎样有效预防、正确应对它。
除此之外,还有演讲、拍摄公益短片/纪录片、举办讲座等各种形式。所有的只为了一个目标:“零歧视,零艾滋”。
经常会在后台收到一些小伙伴私信,觉得防艾公益很有意义,也想做些事情,但是自己距离远而且也不专业,不知道怎么办。
其实这些都不是问题,很简单。不懂的就看专业科普知识,有合适机会就主动普及知识倡导零歧视。把你了解的正确地传达给身边人,就是在做很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有条件,有创意,你也可以组织活动,把影响力扩大。
有大家的合力,“零歧视,零艾滋”一定不会流于口号。
整理:不死鸟/实习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淡蓝公益持中立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淡蓝公益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淡蓝公益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淡蓝公益转载仅限于非商业性信息传递之用,如无特别声明,淡蓝公益转载之各种内容之版权均属其著作权人所有。如果我们的转载行为侵犯了您的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微信回复“电影”、“听同志”、“爸妈”、“出柜”、“与艾共生”、“知艾”、“寿命”、“孩子”、“漫画”、“毒品”、“结婚”、“形婚”、“口交”、“安全套”、"跨性别"、“双性恋”、“暴露后预防”、“性病”、“小说”……可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朝阳区百子湾路苹果社区北区2号楼C座入口旁19B
(该检测室需在Blued预约)
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楼
昌平区北京安顺医院2楼
陶然亭健宫医院19号楼2层
免费热线:400697912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