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看脸”的时代,人们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纷纷意识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个人形象”还是比较重要!
尽管求职应聘的核心是看个人的实际能力,但大量的事实表明,求职者整洁大方的容颜和仪表,不仅能为其增加一定的印象分,而且很多时候还能决定求职者在面试环节能否成功通关,继而得到发挥才干的舞台。
清乾隆年间,有位通过科举考试,高中进士第三名的才子---刘凤诰。当年,亲自阅审考卷的乾隆皇帝朱笔一挥,正打算将这个文采超群的年轻人定为“探花郎”之时,突然想预先见一见此人。
但当乾隆见到刘凤诰时不禁愣住了,随后内心便开始摇摆、犹豫了起来——探花郎岂能是独眼?!
幸好才学出众的刘凤诰应变能力强、临场反应佳,乾隆几番考问后都对这个年轻人十分满意。
最终,独眼的才子刘凤诰被钦定为了当年的探花郎,一生勤正奉公、考稽古籍、编修史书,并因其在史学上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倍受称颂、载誉青册。
探花刘凤诰——用忠诚和才华侍奉乾隆嘉庆两朝帝王的“江西大器”
清代探花郎刘凤诰出生于公元1761年,他是江西萍乡市上栗县观泉村人,于清乾隆五十四年高中己酉科进士第三名,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文探花”。
探花郎刘凤诰素有“江西才子”之美誉,在惜才爱才的乾隆皇帝眼中,刘凤诰是实实在在的“江西大器”,才华卓著、文采斐然。
刘凤诰年仅4岁就遭遇了母亲因病早逝的不幸变故,但母亲病逝前叮嘱的那句“要勤于读书”牢牢地印刻在了小凤诰的心中。
由于家境一般,大人们要为生计而奔碌筹谋,所以刘凤诰便被父亲送到了富裕殷实且十分重视教育的舅舅家。
虽说在舅舅家生活完全是寄人篱下的,但由于舅舅的严加管束及引导,早早便懂事独立的刘凤诰就将聪慧和精力都放在了苦读勤学之上。
经年的广读博学之后,刘凤诰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能言善对、出口成章,而且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子。
15岁那年,刘凤诰考中了秀才,3年之后,他又一举考中了举人。不久,同是江西籍的官吏李湖看中了刘凤诰的才学和为人,在与其打过几番交道之后便放心地将宝贝女儿嫁给了他。
又过了1年,刘凤诰在岳丈的支持下向殿试发起了冲击,最终在28岁那年进士及第,成为了清乾隆五十四年的探花郎。
封官入仕后,刘凤诰起初被敕封为“太子少保”,后来,乾隆皇帝见刘凤诰稳重多识、颇有才学,便拔擢其先后担任了湖北、山东、江南的主考官以及广西、山东和浙江的学政。
为官施政的那些年里,刘凤诰忠君勤务、奉公尽瘁,并因善于权衡选拔各地的才子和文士而逐渐声名远播。
公元1790年,恰逢乾隆皇帝80岁高寿,公认文采斐然的刘凤诰负责在皇帝的寿宴上敬献颂词。
一番斟词酌句后,刘凤诰拿出了一篇佳作,并令乾隆在寿宴上喜笑颜开、龙颜大悦。事后,乾隆皇帝抚须大赞道:(刘郎)堪称是江西大器呀!听了他的文章之后,我虽然寿不及尧舜但也感到已经延年增寿了!
公元1796年,年事已高的乾隆皇帝禅位给十五阿哥永琰,也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嘉庆当政后不久,刘凤诰身在家乡居住的父亲就过世了,颇有孝心的他遂向嘉庆帝请了3年的丁忧长假,归籍守丧。3年过后,嘉庆皇帝命刘凤诰出任《乾隆实录》的纂修官,并补侍读学士。
刘凤诰一生著有《存悔斋集》32卷、《五代史记注》74卷、《江西经籍志补》4卷等文史佳作,始终勤勤恳恳地做官为政,于道光元年因病请辞返乡调养身体,公元1830年,刘凤诰病逝于江苏扬州的儿子家,终年70岁。
年少调皮招致意外横祸,刘凤诰12岁便成了独眼龙
12岁那年,调皮的刘凤诰与邻家的小伙伴们一同玩耍嬉戏,他们将树枝的一头削尖、将另一头黏贴上鸟儿的尾羽,将这些东西当成短箭,用弹弓射着玩。
轮到刘凤诰当“移动箭靶”的时候,那个手持弹弓“发射箭簇”的小孩忽然加重了手劲儿,一支快箭就这样射向了刘凤诰。
奔跑中的刘凤诰躲闪不及,回头之际正赶上了箭头下落,眨眼间,箭头竟直接扎进了刘凤诰的眉眼处。
受伤后,疼痛难忍的刘凤诰吓坏了,他赶紧跑回家向舅舅求助。心疼外甥的舅舅立刻找来了郎中。
老郎中给刘凤诰清理了创口后竟叹了一口气,舅舅不安地询问道:这孩子伤得重不重?老郎中点点头颇为遗憾地说:恐怕这只眼睛保不住了。
一个月后,老郎中摘下了缠在刘凤诰头上的布条,可惜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了,刘凤诰成了失去了一只眼睛的“独眼”。
自那之后,这个12岁的调皮少年逐渐开始变得谨慎沉默起来,他极少与同龄人玩闹嬉戏,把更多的时间都放在了勤学苦读之上,并且发誓要振奋起来、永远不居于人下。
经年的苦读最后成功地开花结果,别看刘凤诰失去了一只眼睛,他在18岁便中举,20岁迎娶了官宦家的小姐为妻,一生踏历官场仕途,倍受皇帝的信任和欣赏。
乾隆见“准探花”竟是独眼,有意刁难劝退却最终被其才华所折服
28岁那年,江西才子刘凤诰将胸中的才学倾数挥洒在了殿试的考卷上,最终成功突围,凭借超群的才学智慧而博得了众位阅卷官的一致赞叹。
乾隆皇帝看到刘凤诰的考卷后也不禁频频点头,就在他手持朱笔正欲将刘凤诰定为一甲的第三名之际,心中忽然生出了一个念头——我想先见一见这位“准探花”。
当刘凤诰跪倒面圣后,乾隆惊讶地发现这个准探花竟然是个独眼!一时之间,乾隆皇帝犹豫了起来,那么他犹豫什么呢?
世间读书人凭借智慧和才学而成为探花郎,继而拜官封仕、为朝廷效力,究竟其相貌几何、面容是否完美齐全又有多大影响呢?!
其实啊,古代中举的士子还真就有“颜值”要求,因为这些才子们将来都是要封官入仕的,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代表朝廷形象”,既要面圣又要面对下属和百姓,形象方面自然是越帅越好。
“探花”最早出现在唐代,那个时候,探花郎不必非是科举考试的第三名,在一届科举之中,状元学问最好,而探花则长相最帅——试卷评分即便落后,只要长得最帅,就会被钦点为当年科举榜单上的“探花”。
久而久之,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科举制度中便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但凡当探花的士子一定要容貌帅气。
清乾隆五十四年,凭实力考中了己酉科进士第三名的刘凤诰没有想到,自己容貌上的瑕疵竟给乾隆皇帝出了一个稍显尴尬的“难题”。
乾隆游移不决的表情仿佛在说:这位才子明明字体俊秀、文采斐然,但朕身为殿试结果的“最终拍板人”,当真能毫不犹豫地接受探花郎是独眼这般事实吗?
思来想去,有心劝退刘凤诰的乾隆皇帝心生一计,他直言不讳道:朕今日要亲自考考你,如若你才学过人,那么探花之位非你莫属,但如果你才智平庸,就不要怪朕翻脸无情!
端稳庄重的刘凤诰并不害怕被人考问测试,于是他恭敬地回答:恭请圣上出题。
随即,乾隆皇帝脱口而出了一个上联“独眼岂能登金榜”。刘凤诰听后知道了皇帝对自己的容貌并不满意,但他依旧迅速思考,然后从容地对答:臣的下联是“半月依旧照乾坤”。
仅仅通过7个字的下联,乾隆皇帝便看到了刘凤诰的才思敏捷以及从容气度,接下来又出了几联,刘凤诰从容对答,乾隆皇帝越来越满意,立刻舒展了眉头,对刘凤诰说道:对的妙极!尔等日后必当奋发有为,尽忠报国!
就这样,容貌有缺陷的刘凤诰凭借腹中之才成为了探花郎,从此为官兢兢业业,为朝廷择选并输送了不少人才,而他毕生在史学方面所做出的一系列贡献,则最终令其成功地载誉史册、青史留名。
当初硕德懿行的独眼探花已经久久长眠,但刘凤诰所留下的那些书作和文章却依旧值得后人传颂和学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