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八千的人在上海买不起房
可以理解
但是身家数十亿在上海买不起房
就让人匪夷所思了!
上海的房价虽然贵,按照500万一套算
10亿也能买个200套
而且上海的房子买到就是赚到呀
兜儿里揣着100万都想赶紧付个首付
更别说身家数十亿了
可是就有人“倒行逆施”,不按套路出牌
身家数十亿全部裸捐
在上海连一套房子都没有
20年辛苦打拼就为了“身无分文”?
全世界都在好奇
这人到底想干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揭开
家里没钱供他读书,17岁开始出门打拼
1977年,刘会平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的一个普通小山村。家里兄弟姐妹4个他最小,小时候穿得衣服全是哥哥姐姐穿过的旧衣服。
从小家庭生活贫困的他几乎没钱上学,还要帮家里分担很多农活,但一说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他的脸上立马就堆满了笑容。
刘会平出生地怀宁县江镇▲
刘会平:我很庆幸我生活在农村,真的。因为在农村,我能够感受到自然万物的生长过程,我知道菜园里的菜都是怎么种下去的,我知道猪、牛、鸡这些动物都是怎么生活的,我知道……
安庆怀宁,也被称为“馒头县”,全县有近2万人在全国各地卖馒头……如此人杰地灵之地,刘会平用心爱着他成长的地方。
但是,因为家里没钱能够继续供刘会平读书,17岁的他还是和无数年轻人一样,选择离开家乡,到大城市打拼。
一开始他跟着亲戚在贵州学做包子。因为一个外地人的身份加之不了解当地的饮食习俗,刘会平不仅经常被人恶意刁难,他第一次的创业之路也就此失败。
21岁坐火车来上海,靠一间包子铺站稳脚跟
21岁之前的刘会平去过很多地方:贵州、广西、常州……总之,到上海之前,他的人生都是失败的,直到1998年,他来到了上海。
刘会平说,98年(21岁)的时候,我一个人带着4000块,坐了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从贵州来到了上海,还是坐在座位底下的那种。那时我就租了个小商铺,白天做馒头、包子,晚上就睡在有棚子的屋檐底下,我的被子没有一天干净过……
为了让自己的包子铺可以在上海站住脚,刘会平每天凌晨十二点便去菜市场购买最新鲜的蔬菜,品质最佳的猪肉,每天还会把店里的各个角落擦拭地十分干净。他的包子不仅皮薄肉厚,还让顾客吃得放心。
上天从来不会辜负一个认真做事的人,很快(2001年),刘会平在上海南京路上的第三家店“刘师傅大包”终于成功了,他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人生第一桶金,他首先想到了母校
最初的成功,让刘会平第一次尝到了成功的滋味。第一桶金他赚到了30万,可第一时间,他没有拿去买房、没有去享受,而是拿出了10万块捐给了自己的母校。(那时的30万在上海付个首付完全是可以的)
老校长张贵宏至今清晰地记得,2002年的一天,他教过的学生刘会平手提10万来校拜访,用于资助贫困学生。
受资助的孩子写给他的感谢信里这样写道:
“亲爱的刘叔叔,感谢您的资助,我一定会好好读书,不辜负您的期望。当我功成名就时,会像您一样将善良的种子撒向更远的地方。”
而时隔15年,2017年1月8号,刘会平又做出了一项惊人之举:他正式宣布,保证其名下所有股份收益,本人及直系亲属、法定继承人不得享有;并承诺将个人名下所有股份收益的40%捐赠给国内教育基金,60%用于奖励公司员工、帮扶基金及其他公益用途。
刘会平携夫人亲手签下了《个人股权承诺书》
身家数十亿却选择裸捐,让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是结合他的人生经历,一切又都得到了解释。
19岁他想的不是高考,而是先赚30个亿
19岁,很多人只担心一个问题,就是高考能不能考上大学,考上大学后能不能找到好的工作。
而没学上的刘会平,却在思考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
刘会平:我19岁时,就有一个梦想,想以后能够做点有意义的事。后来又琢磨,社会需要人来推动,人~需要教育,好,那我就做教育吧!(当时还有人笑话我,说我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还想这些不着边际的东西)
刘会平说自己人生有一个终极理想,就是赚到30亿来办个大学。
具体怎么办他还没想好,可是对于教育,他说我们现在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技能型人才,学生到学校可以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而不是读死书、不能活学活用;还有,我们的学生现在不够有创新力,思想被局限住了,不能海阔天空地去思考。
虽然现在还没有30亿,可刘会平的教育公益一直在进行:他不仅捐出500万成立安徽独秀教育基金会,还用60万元助学金来帮助优秀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家里这些资助的资料已经累成了一座山。
他没上过大学,却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把社会没给他的东西,回报给了社会。
和马云对着干,要把顺丰干不成的事干成
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是通过后天不断的学习,刘会平却深谙商业之道。
之前顺丰涉足“便利店”电商的顺丰嘿客,探索两年多时间,最后以多家门店关闭宣告失败。而巴比馒头这次要打造第二个品牌“鲜食1号”,要把顺丰未竟的规划变为现实。
“物流、门店、配送体系我已经都有,在现在顾客的基础上慢慢引流,生鲜业务慢慢增加。一旦生鲜占到线上营业额的40%,再将线上的巴比商城改为‘鲜食1号’,成了生鲜平台。”
“马云讲的是新商业,他们是从线上往线下转,我们是从线下往线上转。都是一个概念,其实就是渠道为王。”
拥有丰富渠道的巴比馒头,想要打造巴比馒头线上商城,也只是时间问题:终有一天,连顺丰都要羡慕它。
巴比馒头3.0,让全家便利店都恐惧的存在
在巴比馒头最新升级的三代门店里,不仅有即买即食的包子馒头、馄饨等面食、也有薯条鸡排等小吃,当然,还有各种饮品。
除此之外,门店的冷冻柜里还放着可以买回家加工食用的预包装速冻食品。
经过几年的升级,巴比馒头已经从街边早餐店完美转型成可以媲美全家的便利店,今年还计划增开10家100-200平方堂食店。
如此丰富庞大的产品线,自然离不开过硬的技术,这就不得不提巴比馒头在松江打造的“秘密基地”——巴比馒头透明工厂了。
4.5亿建透明工厂,只为提供最新鲜的食材
2016年底,巴比馒头在松江建成国内最大的面点透明化工厂——巴比食品创意园,占地100余亩,总投资4.5个亿,每天为200万人生产早餐,送往江浙沪近2100家门店。
透明工厂主打“冷面团技术+食材时效化”,为保持新鲜口感,80%以上的门店都是现制现售的,由工厂统一生产馅料,速冻后的馅料,采用低温冷链运输,凌晨五点前送到各个门店。
目前,巴比馒头在全国已经拥有员工1000多人,近2100家门店,年销售额近20亿,去年在当地上缴的税收是6500万元,今年预计会达到8000万到1亿元。
对于巴比馒头,刘会平是这么想的:为什么肯德基、麦当劳能够把店开遍全世界,我并不觉得我们的馒头、包子比他们的汉堡难吃啊?而且,我还要把我的企业做成一种社会服务机构,真正地为他人做有价值的服务,不仅仅是以盈利为目的。
也是这样一个想法,他希望,自己的馒头、中国的面点可以走向全世界,以后不管走到哪,人人都能吃到来自中国的美食。
资产过亿,却一直在上海租房住
刘会平性格平易近人,非常温和,从裸捐60%用于奖励公司员工、帮扶基金及其他公益用途,足以看出他的处事态度。
一个星期里,刘会平几乎只有1天可以在家吃饭,在他办公室座位下常备一双布鞋,公司员工都知道,老板不喜戴名表、名牌,一件衣服也是穿几年,直到现在,他都是在上海租房住。
难道他就不喜欢奢侈品吗?
每当被问到这个问题,刘会平总会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农村人的身份让我学会了朴实、朴素。我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我更知道汗水里的咸味是有多浓。我之所以还过得这么节约、勤俭,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状态,如果我能一直保持这样,哪天即使我又失去一切,也不会突然崩溃成疾……
刘会平的人生
物质上,从零到有,如今又从有到“零”
精神上,从丰满的理想,到现实的残酷
最后又抵达理想的现实
这样的人生,饱满到让人羡慕
他的世界从19岁时起,就因一个梦想变得与众不同
还记得你19岁的梦想吗?
你最初的梦想实现了吗?
在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绑定】,新用户领取100M流量!
回复【查流量】,查询流量使用情况。
回复【流量】,流量包优惠购!
回复【签到】,每日得3个智慧豆,100个智慧豆可换100M流量。
回复【3】,流量买一送一,不退订连送3个月!
回复【7】,0元领取30G定向流量看视频,每使用20G可获得4元翼支付红包!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